预付卡不可信马由缰

发布日期:2024-08-11 13:28:07

        洗车卡、健身卡、餐饮卡、美容美发卡、教育培训卡……如今市民的钱包里总能找出几张预付卡,在消费领域,似乎已然卡行天下。然而,预付卡在带来优惠与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种种乱象。近日,全国连锁儿童室内游乐设施品牌“悠游堂”旗下部分亲子儿童乐园门店因关店、暂停营业等原因,导致会员卡无处可用或者无法退款等问题相继出现,再次引发公众对预付卡风险的关注。

●提醒 只为违约处理提供支撑

预付收费在服务类消费领域比较普遍,其中一些如教育培训、连锁健身涉及面广、金额大,因而问题突出。预付收费是先付费后服务的模式,付了费能否提供承诺的服务明显存在不确定性,因预付收费卷款跑路的案件频发,表明这种模式有与生俱来的信用风险,甚至不排除一些商家恶意设置欺诈陷阱,其性质与非法集资圈钱类似。

同时,一些预付收费服务行业,还将预付与价格挂钩,预付越多服务价格越低,而未预付的服务消费价格畸高,损害消费公平,预付及差别价格行为带有霸王条款性质,严重的则构成了不正当竞争。所以,预付收费模式是商家或机构绝对利己的规则设计,这样的规则缺乏对消费者权利起码的保护以及潜在信用风险必要的制约。同时,因竞争的绑架,预付费模式更容易成为行业的潜规则,可能诱发服务目的畸变。

针对预付卡的风险,近些年各地通过修订《消保条例》加以规范,试图加以约束,但是总体来看,这些规定还是将预付消费定位于合同关系的范畴,如经营者应当履行告知义务等细化权利设计,这些仅仅只为事后违约的处理提供了支撑,而本身没有对预付卡经营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作出界定,给予有效约束,呈现的还是牛栏关猫效果。

预付卡所涉的服务虽然属于市场自主调节的范畴,通过契约可以维系消费关系,但是市场并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更需要外在的钳制。如,教育培训机构一次性收了培训对象一年甚至几年的学费,是个巨额的数字,一旦不能提供服务,拿什么作信用担保?事实上,许多培训机构场所都是租赁的,师资也是流动的,基本不具备善后的强制履信条件。类似还有许多连锁的健身、美容服务机构。

●前瞻 警惕关店带来预付陷阱

最近一段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的连锁店“关店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连锁店涉及的经营内容,囊括了美容美发、洗浴、餐饮、宠物、生鲜等,可以说包括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些陷入关店风波的商家企业,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这么大的影响,因为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关店前发行了大量的预付卡,关店以后消费者手里没有用完的卡成了一张废卡,于是大量的投诉、维权随之发生。

如果是因为经营不善导致了连锁店“关店潮”,这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而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背后的预付消费风险。尤其是随着预付消费模式在更多的市场领域出现,受到越来越多商家企业青睐,而消费者为了享受更多的消费优惠,在里面的充值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能够达到几万十几万,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关店潮”,势必会让无数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陷入被动境地,同时也影响和妨碍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和健康发展。

预付卡消费没有原罪,而且还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经营和消费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商家积累了大量的回头客,抢占了市场先机,而消费者也获得了各种各样 的实惠和便利。但是这样的理想状态,是建立在商家诚信和守法经营基础上的,否则消费者的利益就毫无保障可言。除了一些商家确实是因为经营不善导致关门歇业,让消费者手里的预付卡作废之外,还有一些商家,则是打着预付消费的名义进行非法融资,甚至干脆以预付消费为名进行诈骗活动。他们之前往往通过超出正常优惠幅度来吸引消费者充值办卡,一旦达到了一定的数额,就关门跑路,或者是换一个名字继续开店骗人。苑广阔

●建议 用公平规制防范风险

办预付卡,享受会员折扣价格,听起来挺划算,消费者乐于接受。然而,这是最理想的状态。现实往往比理想残酷。当商家获得了大量预付资金,难以做到不动心。

预付卡变成“坑人卡”,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缘于规则不公平,也是突出的社会不公平现象。从投诉内容看,预付卡“坑人”,主要涉及美容美发、洗浴、餐饮、宠物、生鲜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预付卡之所以能够轻松“坑人”,因为这是商家与消费者单方面约定的消费和支付方式,商家掌握资金和消费主动权,消费者对商家没有任何约束力,一旦商家关门跑路,消费者只能望店兴叹。

因此,防止消费者被无良商家欺骗,必须出台规则约束商家,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揆诸现实,既需要提醒消费者“谨慎办卡”,小心被无良商家欺骗,更需要监管部门堵漏和惩罚,支持维权。即,一方面替消费者把好办理预付卡的关,防止消费者掉进无良商家挖好的“坑里”;另一方面严查无良商家的违法行为,不让商家得利。同时,及时替消费者维权,帮助消费者追讨损失,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预付卡“坑人”,暴露消费和支付方式积弊,防范预付卡风险,亟待完善支付和消费规则。主要是限制商家的主动权,打破商家自定规则的做法,同时,预付资金交由第三方监管,只有实际消费了,由消费者同意,才能实际支付,堵住这个漏洞,商家就无法再卷款跑路了,消费者的利益才有保障。

●建议 全程监管提高违法成本

预付卡商家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了,既有经营不善、管理混乱、亏损所致,也有故意圈钱、骗钱的,而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上,商家都是在王婆卖瓜,把光鲜亮丽的一面晒给大众看,内里的“败絮”是不可能公开的。仅靠消费者判断哪个商家不会跑路,无异于与虎谋皮,你要的是消费优惠、大折扣,人家则盯上了你的钱。无论如何谨慎小心,消费者都处于下风,除非抵制住诱惑,坚决不办预付卡,否则一定会存在消费陷阱、跑路风险。

近年来,监管部门和媒体经常提醒消费者,要防范预付卡风险,谨慎办理会员卡、充值,不要轻易堕入商家套路,以免搞得鸡飞蛋打。可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预付卡的使用范围太广泛了,特别是超市、美容美发、洗浴、餐饮、宠物、生鲜、教育培训、健身、洗衣等日常消费领域,商家几乎都在推荐办理预付卡,以各种超值优惠政策诱惑消费者,面对这么多优惠条件,消费者很难不心动。

预付卡消费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说明其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不宜因噎废食一概否认,关键在于要采取规范化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法律,将预付卡消费纳入监管范围,不能任其成为脱缰野马。明确商家不得直接收取管理预付卡资金,将资金交由第三方托管,以建立资金“防火墙”,防范被挪用、跑路。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对预付卡商家、资金流向进行全程监管,违规行为纳入信用污点,对违法骗取资金、跑路的商家,以诈骗罪予以惩罚,提高其违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