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咋变成“消费卡”,药店咋变成“生活超市”?

发布日期:2024-08-11 13:22:27

        一些商业机构在国家医保资金上,打起了黑心算盘,变着法儿赚老百姓的“救命钱”。部分医保定点药店,医保资金被用来购买床单被罩、卫生纸等生活用品,生意很是红火。

医保定点药店销售生活用品、允许刷医保卡结算以及发票造假现象,以前在其他地方零星出现过。被当地有关部门发现后,一般对违规药店处理措施是,下达整改通知书、暂停医保服务以及扣分等处理。而此次媒体曝光的问题,涉及一心堂医药公司在海南多个城市的多家分店。

医保资金被誉为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只能用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规定的药品。然而,这些黑心药店却利用监管上的漏洞,销售价格虚高的生活用品,变相吞食老百姓的“救命钱”。因此,对这种黑心药店,只有严罚重处才能向社会交代,也才能发挥出警示教育作用。

涉事药店超范围经营是其第一“罪”。一心堂公司经营范围只有药品,但其却经营生活用品,属于超范围经营,应依规处罚。其允许用医保卡结算生活用品涉嫌滥用医保资金是第二“罪”,除了要退回医保资金,还应该罚款、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另外,涉嫌发票造假也是一种“罪”。更重要的是,这一问题暴露出多个监管上的漏洞,急需要堵上。显然这种管理制度亟待改变。

异地就医结算合作存在明显漏洞。异地就医结算合作范围扩大虽然方便了参保人,但由于地方之间合作存在漏洞,就被某些黑心药店利用了。异地就医结算合作已经全国化,恐怕部分药店利用这种合作机制中的漏洞套取医保资金的案例不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对医保资金的监管,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监管网络。于是,就出现了“碎片化”监管、“各扫门前雪”的现象。所以,希望国家有关方面从海南部分药店“黑走”医保“救命钱”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在国家医保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的背景下,尽快构建全国统一的监管网络,协调各地相关政策,明确属地监管责任。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医保卡变“消费卡”,才能防止老百姓“救命钱”被黑心药店吸走。

有关方面只有严肃查处这种违规个案,才能警示教育其他药店;只有及时修补医保监管漏洞,才能不给药店可乘之机。必须是医保、食药监、审计、税务等监管监督部门联手行动,才有望确保医保“救命钱”不被某些药店轻易“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