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三季度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备案企业业务分析报告
根据商务部单用途预付卡业务信息系统显示,截止到2015年三季度,上海备案企业354家;在系统里显示申报信息的有效备案企业348家,其中,集团20家,品牌66家,规模259家,特殊发卡企业3家。按行业划分,零售业184家,餐饮业77家,住宿业27家,美容行业38家,其他居民服务业22家。
一、三季度预付卡总体情况
348家备案企业三季度发卡总额为87.15亿元,环比二季度的50.24亿元,上升了73.47%;三季度发卡张数3275.96万张,环比二季度的1723.15万张上涨90.11%。由此可以看出三季度售卡出现了明显的回暖。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三季度中秋、七夕和教师节等节日较多,商家大量的促销活动对预付卡消费有带动作用。
2015年三季度现金购卡金额18.94亿元,非现金支付购卡68.21亿元,现金购卡和非现金购卡比例大概为1:3.6,非现金购卡的增长环比第二季度提升了90%以上,说明非现金支付方式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
2015年三季度预收资金余额197.91亿元,环比二季度173.1亿元,上升了14.34%,相比上一季度下降4.45%。
2015年三季度记名卡购卡金额20.16亿元,非记名购卡金额为66.99亿元,两者比例1:3.3,相比二季度时的1:3,非记名卡占比进一步提升。通过调查发现非记名卡比例提升的主要原因,其一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心理;其二,消费者和售卡企业都图方便;其三发卡企业在售卡时对记名卡缺乏应有的宣传。
二、按备案类型分析三季度预付卡情况
以2015年三季度预收资金余额环比二季度分析,集团发卡企业第三季度预收资金余额54.64亿元,上升5.92%,品牌发卡企业第三季度预收资金余额107.9亿元,上升13.21%,规模发卡企业第三季度预收资金余额34.04亿元,上升40.07%,特殊发卡第三季度预收资金余额1.34亿元,下降-29.5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是上海整体消费市场呈现回暖迹象;二是消费者对于预付卡的使用存在季节性,三季度逐渐进入旺季;三是消费者对于预付卡接纳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四是规模发卡基数小,增长快;品牌发卡余额占总余额的一半以上,也有13%的增长,说明预付卡市场潜力较大。
三、按业态分析三季度预付卡情况
将348家备案企业按业态划分进行分析。
零售业184家,2015年三季度预收资金余额178.31亿元,环比二季度161亿元,上升了10.74%。在备案企业中零售业企业数占总发卡企业数的52.87%,预收资金余额占总量的90.1%,零售业预售资金余额的提升也大幅提升了本市单卡预收资金余额的总额。
餐饮业77家,2015年三季度预收资金余额12.97亿元,环比二季度的5.8亿增长123.79%。相较于疲软的二季度,餐饮业发卡余额在三季度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究其缘由,在三季度中节日相对较多,又恰逢学生假期,有利于餐饮消费。
住宿业28家,2015年三季度预收资金余额2.86亿元,环比二季度的2.67亿元,增长7.37%;平均每家余额1101.52万元,相比第二季度的952.58万元持续增长,说明住宿业对预付卡消费还有较大的潜力可供挖掘。
美容行业38家,三季度预收资金余额3.05亿元,相较于二季度的3.07亿元下降了0.82%;平均每家余额808.5万元。调查发现,单用途预付卡几乎成为美容行业连锁经营的一种模式,对一些连锁的美发企业95%以上是以单用途预付卡为消费结算工具。
其他居民服务业22家,三季度预收资金余额7210万元,环比二季度6938万元上升了3.92%,平均每家余额289万元。
四、三季度资金存管情况
348家备案企业三季度发卡金额87.15亿元,预收资金余额178.31亿元,资金存管共计53.16亿元,资金存管占预收资金金额为29.81%,为正常合理水平,说明在发卡余额合理的假设下,银行和保险公司对存管资金的监管是尽责到位的。